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高水平园林绿化北京加快构建绿色和谐宜居之都城市森林鸟语花香,平原绿海联网成片,山区绿屏宽厚夯实。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华彩乐章中,首都生态建设再掀高潮,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6.4万亩、城市绿地9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3平方米。在伟大祖国70华诞来临之际,首都园林绿化人用高水平的生态产品,为祖国献上一份厚礼。改革开放40周年京华大地旧貌换新颜1979年,的一篇《风沙紧逼北京城》拉响了首都生态安全的警报,也吹响了首都园林绿化建设的号角。
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工程带动、城乡统筹,一代又一代首都园林绿化人以绿满京华、生态惠民为己任,通过实施一大批重大生态工程,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劣的局面,使首都的绿化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绿色生态版图大幅拓展,城市生态格局不断完善。1979年,中国植树节确立;1985年,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确立。
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工程、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和绿色通道建设等绿化工程相继启动。一片片苍翠蓊郁的绿,覆盖了荒滩裸岩,肆虐风沙渐渐归于沉寂。1991年至2010年,北京市又陆续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等重点造林工程,绿化隔离地区、“山山看红叶”、废弃矿山修复、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等建设也紧锣密鼓推进。
2012年,北京打响了史无前例的平原造林战役,按照“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布局,短短4年新增105万亩城市森林,形成万亩以上绿色板块23处、千亩以上大片森林210处。中心城和新城之间,新城与新城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绿色隔离空间。如今的北京,近70%的市域国土空间被森林植被和公园绿地覆盖,形成了“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的大生态格局,40年前的沙漠化边缘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幅绿拥翠绕、青山环抱的壮美画卷,正在京畿大地上徐徐展开。
新时代新工程筑牢首都生态空间四梁八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蓝图。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首都园林绿化实现从“绿起来”“美起来”到“活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重大决策,并在2018年实现了良好开局。在绿化隔离地区,一道绿隔朝阳十八里店桃蹊公园等10处城市公园、二道绿隔大兴孙村公园等5处郊野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实施绿化2.1万亩。
在平原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湿、疏解腾退还绿、填空造林,建设大尺度森林6.35万亩,恢复湿地2.4万亩,新建湿地9000亩。在新机场、副中心、永定河、冬奥会、世园会周边及沿线重点区域完成造林2.6万亩。
在生态涵养区,结合整治违建大棚房,积极打造浅山区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全面启动了浅山区造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完成造林绿化8.7万亩。工程全年造林23.5万亩,超额完成了任务,促进了森林湿地绿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绿色生态空间。为使生态系统更加健康完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把新理念贯穿到了造林绿化的各个阶段,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
在规划设计环节,实现了专家全过程参与,把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等新理念新措施,融入设计方案中。造林地块注重与原有林地绿地连接连通,形成大尺度、成片连网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林绿化突出生态功能,全部使用优良乡土树种,统筹造林绿化与湿地建设,注重生物多样性;同时,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及其衍生品在园路建设、微地形营造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利用乡土地被植物和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裸露土壤,减少了扬尘,推进了绿色发展。
身边增绿文化兴旺首都市民绿色获得感不断增强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不断增加身边绿色,为首都市民带来了高品质的生态产品。写在1.6万平方公里京华大地上的绿色篇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绿色空间,2018年,全市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完成“留白增绿”2.52万亩,通过多元增绿,新增城市绿地9000亩,建成丰台嘉囿、石景山何家坟等城市休闲公园10处,完成东城新中街、西城常乐坊等16处城市森林建设,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60处,对1141条背街小巷实施绿化景观环境提升,新建屋顶绿化12万平方米、垂直绿化14.7公里。
同时,新增房山南水北调、朝阳区常营、海淀区永丰路等5条绿道,市级绿道总里程达到810公里。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77%提高到了80%,首都市民享受到了更多的身边绿色。不断增加的绿色资源,也为生态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平谷区获得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的园林绿化任务稳步推进。通过举办“最美十大树王”推选,建设古树名木主题公园,让百姓身边的古树“活起来”。森林文化节、踏青节、西山音乐会、“爱鸟周”“湿地日”等系列文化活动,为市民休闲旅游提供新选择,全市公园风景区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全年接待游客3.4亿人次。日益繁荣的生态文化,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而通过实施落叶缓扫等绿化管理新理念,为首都市民亲近自然、感受生态文化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绿色产业惠民富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8年是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加强美丽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年通过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绿,实施村庄绿化4651亩,实现了以绿治脏、以绿净村、以绿美村。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在绿化建设的带动下,绿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全年建设规模化现代高效节水果园1.17万亩,全市果品实现产值40.4亿元。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7万余亩,产值12.7亿元。
新建规模化苗圃5200亩。持续开展养蜂精准帮扶工程,全市蜂产业产值达到1.64亿元,出口创汇超1800万美元。新发展林下经济3.68万亩,带动农民就业1.43万人。
围绕保障农民利益和促进生态保护,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和低收入村发展的重大部署,制定了实施意见,提出了生态工程帮扶、绿色产业带动、资源管护安置、生态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和科技服务提升“五个一批”的重点措施,促进更多农民以林为业、生态增收。如今的京郊农村,生态美,产业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聚焦首都功能定位提升园林绿化服务保障水平展示首都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是首都园林绿化行业的光荣使命。2018年,高标准完成了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驻京部队百名将军以及共和国部长植树,国际森林日等重大植树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圆满完成了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国庆节等重大国事活动的绿化景观环境服务保障任务,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在长安街沿线、机场高速沿线等重点区域摆放主题花坛25处,地栽花卉1000万余株,用高超的园林艺术展示了中非文化,为峰会的成功举行营造了绿韵尽染、盛装靓扮、繁花似锦的热烈氛围,充分发挥了绿化美化在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副中心绿化建设全面推进京津冀生态协同率先突破随着北京市市级机关搬迁工作的启动,城市副中心绿化建设全面推进。编制完成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规,完成了“两带”“一环”的规划编制及城市绿心园林绿化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
45个原有项目稳步推进,28个续建项目完成了12个,17个新建项目全部落实立项申报、施工招标等手续。行政办公区先行启动区完成绿化975亩,千年守望林完成绿化540亩,为城市副中心营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2018年,京津冀三地林业合作持续走向深入。京冀共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力度不断加大,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工程,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完成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10万亩。
同时,三地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区域联防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资源保护水平维护首都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管好每一棵树,守护每一片林,首都园林绿化任务艰巨。2018年,全市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市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的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了“两个确保”目标。在资源养护管理方面,制定了生态红线之外的平原生态林管理办法,建立了常态化巡查检查通报机制。
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精神要求,坚持零容忍,大力开展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专项检查整改工作,收回林地、绿地14325亩,恢复林地、绿地8340亩。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开展了“飓风1号”“春雷2018行动”“绿剑2018”等系列专项行动,成功破获了一批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等重大案件。启动了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工作,查找出问题1174个,拆除违法建设16.9万平方米,有力震慑了涉林涉绿违法犯罪活动。40年来,首都园林绿化事业成绩斐然,为北京的生态建设描绘出青山为屏、森林环城、绿景满城的宏伟蓝图。
岁月不老,初心不变。随着新时代的大门徐徐打开,首都园林绿化建设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首都生态格局,为建设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创造新的辉煌。
本文来源:新宝GG注册-www.g8g.me